沧州迷蹤派
沧州迷蹤派,清代乾隆年间山东泰安(岱岳)人孙通自少拜名师学艺,后来于嵩山少林寺再苦练十数年,尤精于迷蹤拳。其后孙通走访南北名家,取各家所长,使迷蹤拳除在主体上继承了少林外家拳的架子和风格外,更形成了内外兼练的独特风格。孙通曾途经沧州青县、静海县交界地的大屯村和静海县小南河村而传下迷蹤拳。此后迷蹤拳于青县形成两种流传。其一,授予大屯村村民。其二,授给小南河村霍氏一族。
沧州迷蹤派
迷蹤拳的源流
据资料显示,清代乾隆年间山东泰安(岱岳)人孙通自少拜名师学艺,后来于嵩山少林寺再苦练十数年,尤精于迷蹤拳。其后孙通走访南北名家,取各家所长,使迷蹤拳除在主体上继承了少林外家拳的架子和风格外,更形成了内外兼练的独特风格。孙通曾途经沧州青县、静海县交界地的大屯村和静海县小南河村而传下迷蹤拳。此后迷蹤拳于青县形成两种流传。其一,授予大屯村村民。其二,授给小南河村霍氏一族。据考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孙通的高足。孙通所传授的迷蹤拳于河北沧州辗转流传,而由沧州叶雨亭在上世纪中叶带到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传承下来;亦凭着叶雨亭于1957和1958年间在香港南华体育会将其秘技自珍的「迷蹤拳和缇袍剑」单独传授予其亲传入室弟子马志坚,再由马志坚把这「迷蹤一拳一剑」中的迷蹤拳传授给另一位叶雨亭的亲传弟子洪润源【即是马志坚的师弟】而得以保存南传一脉。这里说的迷蹤「一拳」其实就是迷蹤拳门人数十年来口耳相传而未尝一见的迷蹤派「铁脚罗汉拳」,而「一剑」就是闻名多时的「缇袍剑」。
迷蹤拳南传香港
叶雨亭乃河北省沧县人,自幼醉心武术,年幼时已跟随叔父叶玺振学习迷蹤拳,朝夕踢脚挥拳,风雨不改。二十四岁那年,叶雨亭奉叶玺振之命,出任东北长胜镖局为镖师。当时东北各地,盗贼如毛,叶雨亭凭其武艺,闯下名堂。后来经北平九门提督王淮庆的提拔,曾出任其军中第一大队总教练。当王淮庆擢升北平卫戌总司令时,叶雨亭随其转任执教卫戌队,任职十年。其后该卫戌队转隶张学良辖下,续任教三年。再后叶雨亭转而受聘于山东督军张宗昌,任职两年后,年将四十岁的叶雨亭改投上海中央精武会,再从赵连和习少林拳。中日战争期间,适逢香港南华体育会增设国术部,当时已南下至广州湾在西营新武堂任教的叶雨亭遂被邀请接续南下香港。抗战结束后,叶雨亭在香港继续教授迷蹤拳及少林拳,历经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卒于1962年。叶雨亭终其一生促成了迷蹤拳南传香港是为不争的事实。以上为迷蹤拳叶雨亭从河北沧州开始其迷蹤拳南传的途径,经历民国初年的军阀内战,辗转南下到上海,到广州,最后到旅程终点香港的路径与经过。
迷蹤拳传承目的与价值
翻查资料有说迷蹤拳始创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迷蹤拳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除了具历史悠久的价值外,迷蹤拳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价值。
迷蹤拳是晚清武术代表人物霍元甲(1869-1910年)所传承长于实用实战技击的拳术。关键是霍元甲与迷蹤拳代表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徵,唤发起中华人民的爱国精神及国家归属感。当年孙通传授迷蹤拳予霍元甲的曾祖父后,霍家秘不外传。霍元甲自幼跟随其父霍恩第学习迷蹤拳,同时也向静海杨成庄的迷蹤拳传人田永春学习。后来霍元甲技服日本武士而扬名,霍元甲与迷蹤拳在中国遂家传户晓。文献资料记载百年前,即1909年精武体操学校﹝后于1910年亦名为中国精武体操会﹞为霍元甲向社会大规模广授迷蹤拳而率先成立。1910年9月霍元甲去世后,被誉为精武三公司的卢炜昌、陈公哲及姚蟾伯继承霍元甲精武体操会未竟之事业,合力创办中国精武体育会,又于1916年易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历史之见证可见于孙文先生于1919年为精武体育会诸子而撰写的励志「精武本纪序」文稿。至今仍见其文中要义「尚武精神」悬挂在香港精武体育会的会址内。曾经有歌词这样说过:「世事如棋,每局都充满传奇」﹗1955年出版由潘茂容代笔,沧州迷蹤派拳师叶雨亭演式的「少林迷蹤派罗汉拳」拳谱内记载着「叶雨亭在其年将四十时投上海中央精武」,此为迷蹤拳与精武体育会二度结缘。
机缘巧合之下,于今2010年9月20日,亦即是上海精武体育会问世百年后,南传香港沧州迷蹤拳之叶雨亭亲传的第一代弟子马志坚,洪润源和洪润亨三人同应香港精武体育会邀约赴会,在香港九龙佐敦香港精武体育会所安排的香港报章传媒专访当中,由两位沧州迷蹤拳传承人马志坚及洪润源即席演示叶雨亭原祗秘传给其入室弟子之迷蹤一拳一剑(即铁脚罗汉拳及缇袍剑),而得以再续霍元甲迷蹤拳与精武体育会一脉相承之未了前缘。际此香港自1997年回归中国后,新一代的香港青少年当以孙中山先生训勉有嘉之中华体育技击术,强身健体,警觉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仿效霍元甲与迷蹤拳的传奇典故,进而联繫散布于全球各个地方的精武体育会华裔华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振兴中华,迈向世界和洽共存,互惠互勉,延续历史的遗证。
「上文节录自马志坚、洪润源2010年9月28日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