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青拳
燕青拳又叫迷蹤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出自少林寺。其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 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乾净利落。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 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燕青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燕青拳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燕青拳、 迷蹤拳
- 类型:中国拳术
- 特点: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等
- 创立者:(难以考证)
- 大师:刘宝祥、张金堂
- 现状:中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武功设定
燕青拳,它具有内家拳内避,练精化气,弧形走转之势,又兼有外家拳的开张,劈打,舒展之态,更以其动作变化丰富而体态灵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燕青拳是子午门三十六杀手功之一。此拳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招式大开大合,有排山倒海之势,内藏杀机,专击人身之要害,比起其它中国武术来说:往往一招半势能制敌于死地,为防止此功传入歹人之手,此拳法一直密不外传,只传入本门中品德高尚正派之弟子。一代大侠霍元甲精于此拳。历史渊源
燕青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拳种。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相传,宋代的周侗精习此艺,其弟子林沖、卢俊义也是习练此拳的高手。还有一说是唐代少林寺僧外出至一高山,见到一种猿状动物相斗,遂得到启发,后造此拳遂名为猊猔拳。 围绕着秘宗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拳法的名称也因之众说不一,如“燕青拳”、“秘宗拳”、“迷蹤艺”、“猊拳”等等。另据史料记载,最早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烧火僧紧那罗王"所创。相传,他原不在少林寺出家,他游遍天下访遍名师。后来少林当了一名烧火僧,他头不剃,脸不洗,穿破僧衣, 目的为掩盖起真面目。元朝时红巾军攻打少林寺,众僧不能抵抗,紧那罗王手持一条铁棍打退百万红巾之兵,后借燕青为名创燕青门,其有一师姐(为道姑),练秘宗拳,故称"一路秘宗。二路燕青。燕青秘宗不分家''。现为中国拳术精华之一。

相关人物
刘宝祥和张金堂自幼练习长拳和燕青拳,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一次二人去天津路过静海小南河村,慕名拜访了霍恩第大师。切磋武功,两人均败于霍大师,敬佩之余便拜霍恩第为师学练燕青拳。当时两人常与霍元甲在一起练功,以师兄弟相称,因两人年长元甲,称元甲为师弟。经五六年苦练,刘、张武功达到上乘。刘宝祥铁臂功、铁砂掌功夫绝伦,一掌拍下,十余块青砖破碎,人称“铁胳膊”“铁巴掌”。张金堂精于技击,两人在青县一边做保镖,一边授徒。后来张金堂去东北做镖师,有“镖神”的称号,威震东北武林。 青县以赵廷桢、刘宝祥为代表人物的两支燕青拳代代相传,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战争形势的影响,青县习练燕青拳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全县习练燕青拳的村庄有60多个,人数达5000余人。其中,被朝廷封位,在军队和上海精武会任教及保镖护院的达数十人,佼佼者有赵廷杰、赵廷桢、刘宝祥、张金堂、张忠堂、杨福臣、张殿奎、李桂平等人。青县习练燕青拳者多为第七、八代弟子(从孙通算起),全县习练燕青拳的村庄有40多个,达400多人。赵氏支的传人较多,代表人物主要有梁金成、梁金桥、王风岐、杨玉州、胡光明等人,刘氏支的代表人物有李玉川、刘俊歧等人。风格特点
燕青拳的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
博杂精深
燕青拳自达摩创拳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燕青拳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最初内容比较单一逐渐发展成从理论到拳术比较完备、内容浩繁、博杂而精深的优秀拳种。燕青拳的基本含义可归纳为“疾速、猝击、隐含、刚柔、虚实、变化等。外型看似长拳,但内容很杂,既有少林拳、鹰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点,又含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一些特点。劲力上化拙归巧,易僵为灵,练求明劲、暗劲、横劲、开合劲、抖放劲、螺旋劲等。技法上讲究全身为法,动即是法,尤以靠、抱、粘、拗、顶、弹、拨、挎、掸、提、撩、缠、击、拦十五字技法要诀为精华。刚柔相济
习拳的基本要诀是“心意为本”。基本的要求是“要练拳,先修心,习武功,意为先,心为主帅,意为先导,意导气行,气催力发”。行拳走式要求连惯、圆和、自然。不动则正,一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一气哈成。招式变化都在行动之中,。实战时讲求乘人之势,借人之力,借力打力。行功习拳最忌劳气拙力,讲究练求刚柔之劲。艺到精纯,诸法融会贯通,招法举一反三,生化无穷,变化莫测,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运用自如。
注重实用
拳式古朴明快,讲究实用,招招式式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实战中基本的招法是:远踢近打贴身摔,远手近肘贴身靠,高崩低砸中间挎,迎打截打连续打。攻守合一,攻防要害,防攻并举,虚实并用,手脚齐发,上、中、下三路并进。主要技法有:猝击法、虚实击法、连击法、拦迎击法、躲闪击法、困击法等等。尤重腿功
身型讲“抱桩为虎形,提拦为马形,搭袖为鸡形,盘坐为蛇形”。身法讲究挺胸收腹,歪腰斜胯。拳式中反打、侧打、拧转、旋转的动作比较多。手型有多样,拳、掌、勾、爪、拐等十几种,手法有云手、捋手、缠手、掸手等近二十种。手行似浮云,遮人耳目,出手三招,刁钻古怪。特别是双掌为刀手,下穿下卦,掸、挥、削、砍连连不断。十分重视下盘功夫练习,有“入门先蹲三年桩、踢三年腿”之说。架子和弹腿主要是练腿功的。腿法变化多端,有踢、蹬、踹、搓、跺、撩、扫等十数种。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歇步、仆步、独立步、跪膝步等,行步则以蹬步和系统套环步为主。步法要求轻灵自然,如猿纵,似猫行。脚腿功夫
5、燕青拳很重视下盘功夫,下盘功夫是指腿脚功夫,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步型.表现为定式,如一些桩式或专门练习基本功的步子以及拳术套路中的定步,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歇步、跪步等。二是腿法,主要指脚的一些技法,如弹、蹬、搓、踹、踩、扫、踩、勾、蹶等。三就是步法,是指动态的.在运行当中的步子。
拳法内容
①徒手(燕青拳、三步架等);②器械(青龙剑、明堂刀、五虎断门枪、春秋大刀等);③对练(讲究十二诀:谈空、捷进法、救应法、达变法、拆变法、虚实救应躲闪法、半避风短打、燕青十打、五花绵掌、迎面对、绵掌拔步打法、里外战);④硬功(铁裆、铁沙掌、铁顶);⑤医疗保健功(十二练手,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编制,主要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
拳谱口诀
燕青拳的行拳走势,威如虎豹,轻似狸猫;刚柔相济,内外兼併;虚实结合,束展相伴;顺势而为,随波逐流。预备势第一段1、蛟龙潜出水2、猛虎硬靠山3、金豹巧调尾4、狮子惊摆头5、野马急奔槽6、老僧双推门7、顺手牵牛羊8、立地冲天炮9、横担铁门闩10、迎宾送归客11、灵童跳跺脚第二段 12、浪子急回头13、单峰猛贯耳14、狮子大张口15、仙童扫踢腿16、阎王撩踢脚17、推窗望明月18、劈山震碎石19、平地起惊雷20、拙童巧拗彆21、迎门三不顾22、连环贯击耳第三段23、王小暗捣肘24、金刚力推碑25、霸王强摘盔26、猛虎滚身捶27、神猴反托撩28、游龙灵转头29、二龙共抢珠30、凤凰双展翅第四段31、黄莺双抱爪32、渔翁紧抱鱼33、雄鹰急展翅34、壮夫双推磨35、拐李强赠膝36、黄龙反撩爪37、顺水拥行舟38、卧牛狠蹬蹄39、阎王倒砸肘40、猿猴灵倒撵41、钟馗硬趟鬼42、道翁揉挎肘第五段43、仙鹤轻亮翅44、游龙巧戏水45、神童勾踹腿46、倒蹬紫金冠47、青龙前探爪48、叶底暗藏花49、苍鹰蹬踹腿50、磨腕叉盘花51、罗汉狠撞膝52、牧童仿顶牛第六段53、凤凰三点头54、夜叉勇探海55、玩猴偷摘桃56、霸王硬挑踹57、进步双撩衣58、白猿倒撩挂59、海底捞月亮60、仙人忙出洞61、走马巧活挟62、快马又加鞭63、金鸡猛抖翎64、黄龙灵转身收势习练要领
燕青拳的习练,有一套比较系统和步骤和要求。在习练步骤上,要遵循“先功后拳,先易后难,步步深入,层层提高”的原则。开始习练时,主要是活:身功、桩功,同时习练架子和弹腿。有了一定基础后,习练徒手和器械单练套路。相当熟悉后,再练徒手和器械对练套路。最后进行散手练习。在整个习练过程中,还要因人制宜,区别施教,根据习者不同情况教习适宜功法。在整个习拳过程中,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筑基阶段,这一阶段要按“準、顺、狠”和要求练基本功夫,达到拳式準确,套路熟练,基本功扎实。二是脱俗阶段,这一阶段要按“真、快、巧”的要求习练升华的功夫,达到拳技纯巧,超出一般,升华脱俗。三是化境阶段,这一阶段在拳技熟巧、升化的基础上练出“精、妙、绝”的功夫,达出神入化之境地。燕青拳重器械有青龙偃月刀,其刀法是三国时关公之刀法。青龙偃月刀朴实无华,注重实战,招招式式非打即防,防中寓攻,防攻并举。走式行刀式急招险,招威式猛,硬拦猛进,势不可挡。青龙偃月刀之练习需有好的身法,刀身合一,方见神韵。青龙偃月刀之技法主要有:撩、劈、砍、抛、削、抹、剁、挑、斩等。擒拿八法
摔、打、踢、拿,是武术最基本的四大技法。擒拿是其中之一。燕青拳是以技击实战着称于世的,擒拿术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系统、全面,主要有抓拿法、打拿法、摔拿法等。在这里,介绍抓拿法八式。